痛风的典型症状,是以足趾关节疼痛为主。
有的人会累及到其它的脚趾头,甚至关节处等部位;疼痛到一定程度,有的人会出现关节的活动受限,痛得寸步难行;再严重下去,则会出现关节的变形,关节处生出了个硬硬的疙瘩。如果没有加以注意,再往后发展,痛风是会累及肾脏的,出现间质性肾炎、痛风性肾炎等危害,一旦出现肾脏的问题,那么就不再只是疼痛难忍的小问题了。
痛风,其实是各种邪气捣的*
痛风也常常以寒痹为主。
而当寒湿结合,在体内一直没有被赶走,郁而化热,蕴久成痰,体内有了痰热,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就形成了热痹。
湿邪是主犯▼
不管我们讲的寒痹、还是热痹,痛风最主要的邪气是湿邪。
我们回顾一下湿邪的特点:湿为阴邪,易袭阴位,湿性重浊,黏滞不爽,阻遏气机,病程长。上部为阳,下部为阴,所以湿邪侵袭人体下部,一般会在脚下,如足趾头、脚踝处、膝关节发病。
另外,湿性重浊黏滞,所以一般痛风是个慢性病,病情缠绵反复,很难好。湿邪是有形的邪气,易阻遏气机,不通则痛,导致病位疼痛难忍。
过去痛风除了在达官贵人身上常发生,沿海地带也是发病的高发地区。这也是和湿邪有很大的关系,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邪侵入人体经脉,在肢体、筋骨、关节之间,引起发病。风湿夹杂寒邪,则为寒痹。以寒湿为主,风邪为次,表现为:受凉了,天气变冷了,疼痛症状会加重,或者天冷没有加重,关节不红不肿,就是活动受限、疼痛。
风湿夹杂热邪,则为热痹。以湿热为主,风邪为次,表现为:不仅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僵硬,还会出现关节红肿,伴有灼热感,这些邪气交结一块,痹阻经脉,导致经脉当中气血的运行不畅,所以出现痛风的一系列症状。归根结底,其病因都是痹阻经脉。
为什么痛风偏爱痰湿体质?
我们不难发现,容易患痛风的人,都有几个不好的生活习惯:
喜欢吃肉、海鲜,饮料天天喝不爱喝水,没事就喝酒,边吃边喝。总熬夜,疲劳生活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不控制体重,缺乏锻炼。
所以,痰湿体质的受害者,身体浊气都比较重,浊气阻在血脉里,血脉就变狭窄,就像河道堆积淤泥一样,淤泥越来越多,河道里的船就搁浅了,通不过去。身体经络不通畅,当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时,无法及时疏通排泄掉,就容易导致痛风的发生。
各种邪气所致的痛风,要怎么治疗呢?
不论是寒痹还是热痹,湿邪和风邪是共有的,加上经脉痹阻,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张教授给出了基本的治疗原则:祛风、除湿、通络。再根据具体症状,判断是寒痹还是热痹,而后进行散寒、或者除热的方药增减。
治疗原则:祛风、除湿、通络
建议多喝温水或淡茶代替饮用,如果不喜欢喝温水可以喝杜十郎?不酸,?不酸是以《木瓜通痹汤》和《本草述钩元》中“白芷芥子散”为基础进行改良,甄选药食同源食材,里面含有木瓜、木姜叶柯、橘皮、薏苡仁、荷叶、菊苣、葛根、白芷、金银花等食材可以更好的调理。
对付热痹,除了用上了常见的生石膏和知母这两味清热泻火药,这里还要介绍一下忍冬藤。忍冬藤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银花的藤条。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思是治疗上焦心肺疾病时,要取花和叶这些部分。而痛风为下焦疾病,脚指头上的疾病,属于人体的“旁枝末节”,运用取象比类的中医思维,则选用枝藤部分,效果更好。一个简单的代茶饮
痛风是一个前期不注意,后期会持续恶化的疾病。所以,如果发生了第一次,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把治疗这种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医生来解决。
另外,除了饮食,治疗上也要注意:1、一定要定期做检查,去监测血液当中血尿酸的含量;2、该配合降尿酸药物的,一定要配合;中药西药要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降尿酸是治标,要用降尿酸的药物,先把疼痛缓解,再配合中医,从根本上治疗。痛风这个疾病是可以治好的,关键要中西结合,按时吃药,坚持调理。美食当前,也要退步三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