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932710.html不少读者问中风,中风在中医里是有不同含义的,很难用简单的篇幅在这里说清楚。传统中医的中风是指太阳病,就是外感之类的病。而现在说的中风其实是指脑血管病,如脑梗之类,传统中医称为厥症,下面尝试用最简单的篇幅解释这两个不同的“中风”和治疗。
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疗方法
属性: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
3.太阳病,项背强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麻*(去节,三两)芍药(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桂枝(去皮,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二、论中风
属性:风为八邪之长,夫人而知之矣。至于伤寒之中风,与偏枯之中风,其所以判然不同之故,则自晋迄今千百余年,竟无一人道及,可见历来诸家多愦愦也。殊不知出在《灵》、《素》,特未许浅见窥及耳。夫伤寒之中风,乃六气之风,详在《素问》五营运大论篇,此系四时天气与宗气相名(宗气即呼吸天气所生,领营血行于脉中者也),其感于人也,必入营中,故初起必有恶风发热等症,且营血本左右递注,故病则左右俱病,断无偏枯之症。偏枯之中风,
乃八方之风,详见《灵枢》*帝与岐伯论八风篇中,此是四方贼风与卫气相袭,其入于人也,但在一隅,而不及营血,故起首无恶风发热等症,且卫气本左右分布,两边各出,故病左者不及右,病右者不及左,此所以有偏枯之症也。知此则风之源头清矣。再专就八方风论之。
三、论八风
属性:其法分东、西、南、北为四正,又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维,合计为八方,各有主气,南风热、东风温、西风燥、北风寒,东南风温而热、西南风燥而热、东北风寒而温、西北风寒而燥,此其平也,太过者则贼风矣。贼风轻,其中于人也,亦轻;贼风重,其中于人八方之温热寒燥,只以东西南北辨之,不论四时皆有,与六气之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主一时者不同也。——《中风论》
四、中风(脑血管意外)
用张锡纯的一句话: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亦即后世之误称中风证
五、[通治方]
1、张锡纯: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亦即后世之误称中风证。愚十余年来治愈此证(脑充血前兆症)颇多,曾酌定建瓴汤一方,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爰将其方详列于下,以备医界采用。
生淮山药30克怀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轧细)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8克(捣细)生怀地*18克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
磨取铁锈浓水以煎药。此方以治脑充血者,必服至脉象平和,毫无弦硬之象,而后始可停止也。若大便不实者,去赭石,加建莲子(去心)9克;若畏凉者,以熟地易生地。
医案:在津曾治东门里友人迟华章之令堂,年七旬有四,时觉头目眩晕,脑中作疼,心中烦躁,恒觉发热,两臂作撑胀不舒,脉象弦硬而大,知系为脑充血之朕兆,治以建瓴汤,连服数剂,诸病皆愈。《衷中参西》中册
2、许国祯:灵犀丹,治一切诸风,言语蹇涩,心神昏愦。
犀角屑天麻防风川羌活木香吴白芷甘菊白僵蚕(炒)天南星(牛胆制)甘草地骨皮山药薄荷叶川芎蔓荆子麻*(去根节)当归肉桂(去粗皮)各30克干蝎蛸15克麝香(别研)6克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60克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8丸,朱砂75克为衣。每服1丸,不拘时候,细嚼人参汤化下;或茶酒亦可。《御药院方》卷一
六、[辨证方]
寒证
1、许叔微:星附散,治中风虽能言,口不喁斜,而手足亸曳,脉虚浮而数,风中腑也。
天南星(大者)半夏(二味薄切,姜汁浸透)黑附子(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炮微*)川乌(灰火炮裂,去皮尖)白僵蚕(去丝嘴,炒)没药(别研)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6克,水酒各1盏,同煎至8分,去滓,热服,二三服汗出瘥。顷在桐庐,有人患此症,三投此药,得汗,手足能举。《普济本事方》卷一
2、陶承熹:千金不换饼,治手足拘挛,虽跛至十余年者,俱效。
雄*1.5克细辛官桂牙皂川乌羌活骨碎补白附子各3克苍术3克麝香0.9克
水和作饼,棋子大。先将筷头点患处,凡遇酸痛异常,即系受病之源,或一二处以墨记之,用药饼安上,以艾灸之,以筋脉能动而止。《惠直堂经验方》
热证
1、任应秋:制豨莶至阴汤,治中风阴虚证。
制豨莶50克干地*15克盐知母20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炒赤芍20克龟板10克牛膝10克甘菊花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柏5克《名老中医医话》
3、何炎?:临床数十年,应用苦辛寒降汤急救脑血管意外病人多例,获效甚佳。
石膏30克滑石30克寒水石30克磁石30克牡蛎30克石决明30克羚羊角4.5克钩藤15克川贝9克秦皮15克草决明18克蒺藜18克
水煎后冲竹沥2盅,姜汁少许,再化至宝丹l丸(3克),急用。《千家妙方》上册
4、王其祥:近年来采用加减羚羊角汤方配合针灸,治疗脑血管意外病人14例,除一例病势重驾而死亡之外,余均获显著效果。
羚羊角粉3克(冲服)龟板12克生白芍18克石决明15克钩藤15克生地15克杭菊花9克炒草决明9克胆南星9克蝉蜕6克石菖蒲6克粉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千家妙方》上册
虚证
1、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口眼喝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芪克(生)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4-5剂后去之。《医林改错》下卷
2、陈士锋:有人平居无恙,只觉手足麻木,尚无口眼{口呙}斜等症,人以为风中于内,三年后必有晕仆之症矣。方用释麻汤。
人参3克当归9克*芪9克茯苓9克半夏3克白芥子3克陈皮3克白术9克甘草1.5克附子0.3克柴胡2.4克
水煎服。一连4剂,而手足自然不麻不木矣。倘仍然麻木,前方加倍再服4剂,未有不愈者。《辨证奇闻》卷八
实证
1、张锡纯:镇肝息风汤,治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痉废,或成偏枯。
怀牛膝30克生赭石(轧细)30克生龙骨(捣碎)15克生牡蛎(捣碎)15克生龟板5l克(捣碎)生杭芍15克
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捣碎)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5克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痰多者,加胆星6克;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24克、净萸肉15克;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超石,加赤石脂30克。
尝治一媪,年过七旬,陡然左半身痿废,其左脉弦硬而大,有外越欲散之势,投以镇肝熄风汤,又加净萸肉30克,1剂而愈。《衷中参西》上册
2、任应秋:制豨莶至阳汤,治中风阳虚证。
九制豨莶草50克*芪15克天南星l0克白附子l0克川附片10克川芎5克红花5克细辛2.5克防风10克牛膝10克僵蚕5克苏木10克《名老中医医话》
[食疗方]
1、王怀隐:薏苡仁粥,治中风,筋脉挛急,不可屈伸,及风湿等。
薏苡仁30克薄荷6克荆芥6克葱白6克鼓15克上件药,先以水3大盏,煎薄荷等,取汁2盏,入薏苡仁,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卷九十六
2、虞抟:九藤酒,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证,其功甚速。
青藤钓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即无根藤)天仙藤(即青木香)阴地蕨(名地茶,取根)各12克忍冬藤五味子藤(俗名红内消)各60克
上细切,以无灰老酒毫升,用磁罐一个盛酒,其药用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气,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每服1盏,日3服,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医学正传》卷四
y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