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疟者,其脉如平[1],身无寒但热[2],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三两(去皮)上坐,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注释:
[1]其脉如平:平,非平和无病之脉,此指弦脉,即疟病之本脉。
[2]无寒但热:指热多寒少,并非无寒。
骨节疼烦:这个症状常见太阳伤寒,因此前边解释无寒,无太阳伤寒之意!
白虎加桂枝汤清热生津,兼解表邪。本方即白虎汤加桂枝组成。方中用白虎汤清解内热,生津止呕;加桂枝解肌通络止痛。本方在清热药中加一味辛温的桂枝以治疗兼症,实属阳明兼太阳格局,与人参汤加桂枝类似一个太阴加桂枝,一个阳明加桂枝,临床注意仲景方剂都是一阴一阳。后世苍术白虎汤就是仿仲景之意,实乃仲景功臣!
上五味药,水煮,去滓,温服。汗出则愈。
岳美中医案:友人裴某之第三女患疟,某医投以柴胡剂2剂,不愈。余诊其脉洪滑,询之月经正常,未怀孕。每日下午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大出,恶风,烦渴喜饮。思此是“温疟”。脉洪滑,烦渴喜饮,是白虎汤证;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即疏白虎加桂枝汤。生石膏48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18g,桂枝9g。清水4盅,煮米熟,汤成,温服。1剂病愈大半,2剂疟不复作。足见迷信柴胡或其他治疟疾特效药而不知灵活以掌握之者,殊有失中医辨证施治之规律。[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修飞医案:
吴,男,29岁,强直性脊柱炎。近来复发疼痛加剧,目前腰痛,颈痛,腿麻木,口干,口渴,心烦,气短,偶尔胸闷,汗多,尿*,大便正常。
桂枝6克,*参15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山药15克,秦艽10克,络石藤15克,桑枝20克,穿山龙30克,忍冬藤30克,甘草6克,
五剂日一剂
分析:患者一身疼痛有汗,口干口渴,符合太阳阳明格局,白虎加桂枝汤,因此投本方加秦艽络石藤桑枝穿山龙忍冬藤等加强解*通络止痛。因为乏力又加*参。
二诊:诸证好转,颈痛加葛根20克,再进五剂。
三诊:腰酸,肌肉紧,脖子硬紧,右侧手腿稍麻,口微干,口不渴,汗不多,尿*,大便正常。
阳明热邪减轻,仍属太阳阳明合病,今改桂枝汤合木防己汤加减,
桂枝10克,白芍15克,葛根20克,防己10克,石膏30克,*参10克,秦艽10克,络石藤15克,忍冬藤30克,竹叶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
五剂日一剂
四诊:守方再近七剂巩固。
按:三诊热邪减轻,白虎加桂枝汤,再合桂枝加葛根汤,守方巩固。后访问病情稳定!
因此根据辨证,均属热痹,我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进行治疗,并随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加减用药;如热重则选用*柏、*芩、山栀等;湿重则选用苍术、苡仁、茯苓、六一散、蚕砂等或者苍术白虎汤之意;阴虚则酌加生地、石斛、麦冬;气虚则酌加*耆、*参;祛风镇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乳没;活血通络用当归尾、杭芍、丹皮、木瓜、络石藤等,临床效果不错!
药理研究
1.抗过敏白虎加桂枝汤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能抑制Ⅰ型变态反应。[张慧敏,AMBhutto,前田启介,等.白虎加桂枝汤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抑制效果的观察.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2.抗炎、抗风湿复方白虎加桂枝汤对大鼠急性痛风模型,能使踝关节肿胀明显消退,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K*浓度明显降低,关节炎症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金红兰,郭瑞新.复方白虎加桂枝汤防治大鼠痛风模型的实验观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5(8):-]。
白虎加桂枝汤源于《金匮要略》,具有清热泻火解表的功效,用于骨节疼烦、发热。今用于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鼻窦炎(鼻渊)的治疗。鼻旁乃阳明胃经分布之区,若风热壅阻胃经,熏蒸于鼻窍所致的鼻渊,可投以自虎加桂枝汤,用白虎汤清肺胃之热,桂枝既能外散风邪、解肌通络,又能与石膏配伍,使全方形成辛凉之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治疗热痹生石膏常需重用至30g以上,最大可以达到60g或g。
吴修飞
打赏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