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婴幼儿急疹做好应急处理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1月29日下班回家后,我像往常一样抱了下儿子(17个月),感觉腋窝下比平时稍微热一点,由于儿子刚睡醒,我也没在意。

后来整个晚上,儿子精神不振,不像往常那样调皮,还时不时的打哈欠。我以为是没睡好,媳妇看到儿子困,就让他早早地睡觉。

1月30日,早上儿子起床后体温正常,精神一般,但是食欲变差,食量连平时的一半都没有,白天就这样度过。

等夜幕降临,八点左右,儿子体温明显升高,并且精神萎靡,苦恼严重。家里没有体温计(父母当的太不称职),老人比较担心,冒着大雪去药店买了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贴。

当晚测得体温是38.4℃,算是低烧,给儿子贴上退热贴,没有服用退烧药。儿子当晚睡眠质量特差,半夜醒来哭闹,并且要撕掉退热贴。由于低烧,给儿子减少衣服,在怀抱中摇晃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睡入睡。

1月31日,儿子起床后体温还是稍微热一点,精神不振,基本不吃东西,平时ml的奶也喝不完,排便很稀,出现腹泻现象。到下午症状仍没有改善,去药店买了丁桂儿脐贴(治疗腹泻)、醒脾养儿颗粒(促进食欲)、奥司他韦颗粒(退烧抗病*)。

回家后只贴了丁桂儿脐贴,同时腹泻后进食两个蛋*(为了减轻腹泻),这是他一整天的辅食,其它时间均未进食。儿子平时食量大,不挑食。

等傍晚时,发现儿子精神状态稍好一些,体温基本正常,后脑勺和后背、脖子等出现小米粒状的小红点。此时,一阵窃喜,原来儿子是幼儿急疹。等晚上睡觉时,疹子数量变多,遍布上半身。

2月1日,儿子体温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仍然腹泻,还是贴丁桂儿脐贴,食欲变好,大概正常饭量的一半。到傍晚时,疹子数量还在增加,疹子分布已经由上半身扩散到全身,症状由原来的小米粒形的点状分布变为成片分布。

之前疹子是点状分布,现在变为连接成片分布,老父亲的心又悬了起来。难道已经演变为食物过敏?这几天辅食只是单纯的喝奶、蛋*、粥等,虾一周前吃过,吃过海苔但儿子并不对它过敏。

成片的疹子使儿子皮肤奇痒无比,也变得烦躁起来,于是决定给儿子冲个澡,换换衣服啥的。等洗澡后,疹子数量变少,晚上正常入睡。

2月2日,儿子排便稍稀,精神状态良好,疹子数量减少,无成片分布,等下午下班回家后,疹子变得稀疏起来。晚上还是给儿子冲个澡,正常入睡。

2月3日,精神状态良好,疹子已基本消失,食量正常,排便正常,儿子已经彻底康复。

总结一下幼儿急疹的特点(以儿子为例):

1、低烧,在38.5℃以下,期间精神萎靡,白天稍好,夜晚尤甚,低烧两天后出现腹泻。

2、出疹子后体温正常,疹子并不是一下全出来,而是持续出一天,期间一直腹泻,食欲不振,但精神状态良好。

3、从低烧到痊愈五天,可自行痊愈。低烧时可进行物理降温,无需吃退烧药(比较考验父母的耐心),据说退烧后疹子不出,会出现反复发烧的现象。

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婴幼儿的具体症状不尽相同,以上仅供参考。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最好痤疮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幼儿急诊

幼儿急疹是人类疱疹病*-6型(HHV-6)或人类疱疹病*-7型(HHV-7)导致一种婴幼儿出疹性传染病,又称婴儿玫瑰疹,以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为临床特点,多发于4~18个月婴幼儿,其中以6~12个月者居多,可能与此年龄段体内Ig类抗体的合成能力不成熟,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以及潜伏于体内的HHV-6易激活有关,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小提示

早期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且持续高热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恐慌,所以本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早期临床表现

01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

(1)骤起发热,多数为出生后首次发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热程3~5天;

(2)热退后出疹,皮疹一般在发热缓解后12~24小时出现,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面部及躯干,可持续3~4天,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其他症状:

眼睑水肿,前囟隆起、咳嗽、腹泻、惊厥等。

02临床体征

(1)均伴有耳后、颈部、或枕骨后淋巴结肿大,淋巴直径2~6mm,质软,活动,无压痛,多在发热后期扪及;

(2)少数患儿伴有前囟隆起,多不紧张,多出现于发热时,热退后恢复正常,此为良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3)70%患儿伴有轻度咽部充血,同时软腭、悬雍垂、咽峡部可见对称性小疱疹、小溃疡,浅红色小斑丘疹等。多出现于发热期,出疹后逐渐消失。

诊断要点

01

多发于6月-1岁婴幼儿。

02

起病急骤,体温高达39~41℃,持续3~5天骤降,热退后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皮疹1~2天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0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初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升高,高峰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恢复期血象基本正常。

治疗

01

中医

幼儿急疹中医称为:“奶麻”、“假麻”、“烧痧”,属“温病”范畴。治疗原则以解表清热为主。如无合并其他病症,尽量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中药熏洗,推拿等,以鼓舞患儿正气,协助抗邪。

02

西医

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注意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药,补充足够的水分,继续给予母乳、配方奶或清淡易消化食物喂养。

结语

多数情况下,幼儿急疹时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如发热引起不适,可通过退热药缓解,皮疹无需治疗即可消退。在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可以居家观察为主,发病期间详细记录发热的时间、体温、测量体温的时间、服用退热药的时间,用药后的体温变化,做好其他症状的观察及记录,精神状态的记录,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高热不退、伴有惊厥,发热同时出疹,或持续发热7天以上、出疹后3天没有改善;

2.伴有严重呕吐、腹泻、咳嗽等;

3.精神状态差,出现脱水现象;

***************************************************************

供稿:拓晓萍

编辑:赵一粒

审核:谢晓丽

儿科年2月份排班表

作者简介

扫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