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会不会传染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83888.html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取象比类。古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参天地之化育,明万物自然之理”,采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简化了认知世界的难度,这一认识模式有利于发现多种自然规律。
然而象思维并不是中医药的全部,这种发现依然要经历实践的反复验证,若没有相应有效的内容,大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湮没;而确有其实的部分,则随着时间检验,如大浪淘沙、沙中烁金,最终成为中医药的闪光点。中药的功效与主治,也包含了这一智慧。
中草药的“象”
是其功效的重要依据
《内经》指出:“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民间有这样的归纳:“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功”。
也就是说,凡是中间空心的草木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如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
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可治疗无名肿*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懂得这些规律,除了有助于更深刻、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功能,对临床有更加精当的把握以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在野外发生意外,而手中又没有准备到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就大有用处了。
取象比类
是常用原则
吴以岭在《络病学》虫药通络、藤药通络中,认为取象比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常用原则。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者,可以藤类药物通络散结,如雷公藤、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
仅仅是通过藤的象,我们可以知道这些药物都具有通络散结的作用,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但是各藤又有更加细微的区别,比如鸡血藤,它的汁液还真的很像鸡血的样子,红红的入血分,味道也相对甘甜而更有补性,所以鸡血藤还补血活血的作用。
总体来说,对于中风中络者,鸡血藤就更加对证了,是以它不仅能够通络,更有“血行风自灭”的意义。
其他诸如牛膝其节如膝故能治膝胫之疾、续断多筋而续绝伤、杜仲多筋坚韧能坚筋骨、伸筋草似筋而能舒筋通络等等,举不胜举。
中药组方的“秘密”
中药的组方往往蕴含着天地之间的大道理,它就是“天人合一”学说。“人”指的是躯干和生命,“天”指的是大自然,我们古人认为人体其实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映射、相互感应的关系。
例如,自然界的各种植物与果实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这些不同的味道和人体的脏腑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有“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的说法。
又例如不同食材会发出不同的味道,焦味可以补心,腐味可以调脾,所以吃炒焦的瓜子、*豆等可以补人的心气,吃略显腐臭味的豆腐乳可以健脾消食等等。
又例如同一种中药药材因为产地与生长环境不同,得自大自然的气(能量)不同,所以它的药效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来。
以常用的*参来说,如果用吉林产的,则是补肾的良药;如果用山东产的,则在补血方面有奇效;如果是用湖北产的,则在抗癌、抗衰老方面效果最好。
再者,中药因为炮制方法不同,在炮制过程中受到不同能量的灌输,也会造成同一种药材会具有不同的药性。例如山楂,生山楂多用于活血化瘀、止痛,焦山楂多用于消食导滞。
搞懂了万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八卦与人体的对应关系,按照“天人合一”的原理,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就能又快又准地找到最适合的药物。
来源:“云南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