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节气·三候
初候·鸿雁来▲
白露时节,大雁自漠北而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
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节气·习俗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节气·饮食
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当代《中华本草》说其“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肠燥便秘”。
中医学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小米芽(谷芽)和麦芽一样,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之功效。不过,阴虚火旺体质者多食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秋梨中丰富的水分正是肌肤所需。
石榴性温,具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烦渴不休的人,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石榴捣成汁,或者煎汤饮,可以清热解*、润肺止咳、杀虫止痢。
节气·养生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穿衣哦。在此提醒一下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不注意就容易着凉。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主肃降,气主燥,燥邪伤人。饮食宜滋阴润燥为主,可选择应季的食物和药材进行调理养身。比如银耳、百合,将生梨熬制成秋梨膏,也有很强的调补气阴的效果。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但是不宜服用过多。
秋梨膏属于“素膏”,不采用动物来源的胶,而是使用糖或蜂蜜来收膏,所以也被称为“糖膏”或“蜜膏”。适当饮用可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缓解燥热引起的烦渴、热咳、咽干、便秘等情况。
白露前后,正是百草之王“人参”上市时,此金秋时节,人参浆气最为充足,淀粉含量多、人参皂苷高,采收后加工出来的生晒参,形质坚实丰满,质量上乘。鲜人参上市仅有1月,也是人们品味鲜人参的最佳时机,错过了便要等上来年。
人参是补药,且以补气为主,适用有气虚症状者,例如面色苍白、体虚无力、动不动就气喘吁吁者;又如贫血症患者,往往兼有气虚证,这类人也适合吃人参。没有疾病的正常人,为了补养身体,预防疾病,也可以吃一些人参,但不可过量,而且主要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而选取不用的品种。
长白山林下鲜参
自道生活馆有售,需要的朋友,快快前来购买吧!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