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别名*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白色的毛茸。叶成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花期4~9月,果期5-10月。
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多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蒲公英的故事
相传,有一位未婚的姑娘,因患了乳痈,胸部红肿痛痒,但又羞于开口。姑娘的母亲知道后,嘀咕道:“一个未婚姑娘家怎么会染上奶疮呢?”姑娘有口难言,烦闷抑郁,趁午间母亲熟睡后,便来到河边欲投河自尽。当时河边正好有个姓蒲的渔翁在捕鱼,发现姑娘投河后,急忙救起这姑娘。渔翁问清姑娘自尽的缘由,一面叹息姑娘不珍惜自己的性命,一面叫自己的女儿蒲英去后山采了一种草药,捣烂后敷在姑娘的患处,红肿症状有所缓解。姑娘欣喜,之后几天又找蒲姓渔翁和蒲英为自己敷药,连敷一段时日后,姑娘的乳痈痊愈。后来,她将治好自己乳痈的草药种在自家的房边空地上,以纪念蒲家父女的救命之情,并把这种草药起名为“蒲公英”。
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痈肿疮疡及内痈等证。蒲公英清热解*,消痈散结作用与紫花地丁相似,且常同用。治痈肿疔*,常配伍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如五味消*饮;治乳痈可单用,鲜品内服或捣敷;亦可以本品配伍忍冬藤,捣汁服,用于火*较盛之证。若配鱼腥草、芦根、冬瓜仁,可用于肺痈咳吐脓痰,胸痛等证;配赤芍、牡丹皮、大*等,可用于肠痈热*壅盛之证;与板蓝根、玄参同用,则可治咽喉肿痛。单用或配伍菊花、龙胆草、*芩等,又能治目赤肿痛。2.用于湿热*疸及小便淋沥涩痛。本品能清热利湿和解*。前者多与茵陈配伍,后者常和金钱草、茅根同用。10~30g;鲜品加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性味功效《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甘,性寒,无*,入脾、胃二经。化热*,消恶疮结核,解食*,散滞气。细锉,同忍冬藤取汁入酒,以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本草经疏》缪希雍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并宜生暖之良。《本草正义》张山雷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