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盆腔炎秘方1 [复制链接]

1#

1 丹芍活血行气汤

罗元恺,《中医杂志》(7)年

丹参、赤芍各15克,乌药12克,丹皮、川楝子各9克,元胡、桃仁泥各12克,败酱草30克,当归10克,香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盆腔炎归属在经病疼痛范畴。就诊病人以慢性盆腔炎较多,患者经年累月下腹疼痛不止,经前或经行疼痛更明显,带下增多,此多因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行气以止痛。故方用丹参、赤芍、当归、桃仁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川楝子、元胡、乌药、元胡、香附疏肝泻热、理气止痛;败酱草、丹皮清热凉血、解*镇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慢性盆腔炎。

同时加用双柏散(医院方:大*、*柏、侧柏叶、泽兰等药组成)外敷患部,或用大*、虎杖、蒲公英、丹参、枳壳,水煎,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临床屡用,内外合治,效果颇佳。

2 血竭化癥汤

何子淮,《何子淮妇科经验选》

血竭末(酒吞),干漆(去烟),制没药,五灵脂,穿山甲,桃仁,制大*各适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破血消癥,化瘀止痛。

方用血竭为君,其功虽“补血不及当归、地*,破血不及桃仁、红花,止血不及蒲*、三七”,然一药而功兼补血、破血、止血之用,能攻补兼施,散瘀生新,活血定痛,与较多的攻积散瘀之品同用则较稳妥,且无后顾之忧;取干漆破血散瘀,治日久凝结之瘀血、削经年坚结之积滞(炒令去烟,或将漆纸烧灰存性入方,为常规炮制法);制大*破积行瘀,攻下瘀血,治女子经闭,瘀血癥瘕;桃仁质重性降,祛局部瘀血,另加没药散血消肿;五灵脂行血中气滞;穿山甲散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破血消癥,化瘀止痛之功。

慢性盆腔炎(包块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和卵巢积水等病。

若经血量少,加虎杖、鸡血藤、番红花(或土红花代);经水量多,去五灵脂、穿山甲、桃仁,加制*炭、炒荠菜花、丹皮、失笑散、NB木花、参三七(或云南白药)、莲房炭、血余炭;经痛剧烈,加制川草乌、乌药、红木香、延胡索;白带*稠,可随证选加龙胆草、白英、生苡仁、臭椿皮、地丁草、七叶一枝花、白槿花、扁豆花、车前草、凤尾草等。另外如当归、瓦楞子、浙贝母、川芎、槟榔、三棱、莪术、赤白芍、茴香、皂角刺、鸡内金、荔枝核、水红花子、*箭羽等亦可随证加用或替换运用。

同时配用消痞膏(麝香、公丁香、阿魏、细辛、五灵脂、肉桂、木鳖子,共研细末,于清凉膏中加入上药末,和匀成膏)外敷包块部位,每5天换药1次。

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3 血竭消聚汤

何子淮,《何子淮妇科经验选》

血竭末(吞)、桂枝、茯苓、桃仁、泽泻、葫芦壳、车前草、枳实、草蔻仁、砂仁各适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行滞消聚。

寒湿瘀滞结于下焦。故方用桂枝化气通阳而消其本寒;瘕聚之成必挟湿热为巢囊(寒郁化热),故取茯苓、泽泻、车前、葫芦壳以下其湿热。寒凝必气滞,故用枳实、砂仁理气消水;气滞则瘀滞,佐以血竭、桃仁活血散瘀。全方合用共奏行滞消聚之功。

盆腔炎(包块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积水尤宜。

另如石韦、萆薢、赤小豆、玉米须、昆布、海藻等可随证加减。同时用消痞膏(方如上列)外敷包块部位。

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4 二藤汤

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忍冬藤、蜀红藤各30克,大*、大青叶、紫草根(后下)、牡丹皮、赤芍、川楝子、制延胡索各9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化湿、凉血活血、解*祛瘀、消肿止痛。

方中以二藤为主药,取其清热解*;配入大青叶、紫草、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大*泻血中之热而导秽浊;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甘草和中解*,合用共奏清热解*、凉血祛瘀之功。本方是治疗妇科炎症疾患的一个良好方剂,尤其对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病证,据证而施,每有卓效。

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

若兼证严重可随证加减。

临床屡用,每获卓效。验之信然。

5 盆腔灵汤

张西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当归20克,赤芍12克,丹参、延胡索各15克,三棱、香附、台乌药、红藤、败酱草各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中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消肿止痛;当归、丹参、香附、三棱、延胡索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药理试验有抑菌、镇静、止痛之功;乌药行气止痛,有抑菌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具有解*作用。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故用之每收良效。

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

治疗例,治愈72例,显效1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96.1%。

6 消癥饮

邱颖恒,《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当归、丹参各12克,海藻15克,茯苓6克,薏苡仁30克,炮甲珠12克,川芎6克,金银花9克,连翘10克,橘核12克,青皮6克,延胡索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行气活血、利湿散结。

方中当归、丹参、川芎活血祛瘀;炮甲珠祛瘀散结、消肿排脓;茯苓、薏苡仁利水除湿、健脾渗泄;且薏苡仁还有排脓消痈之功;青皮疏肝破气,常与橘核配用理气散结止痛;海藻化痰软坚散结;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消肿止痛。金银花、连翘配海藻、橘核为用,治疗癥瘕结块,作用甚著。用治输卵管卵巢炎,尤以慢性者效果最佳。

急、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子宫肌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

附件增厚、附件囊肿未消失者,加三棱、莪术、昆布、牡蛎;气虚,加*参、*芪;血虚,加鸡血藤,紫河车;脾胃虚弱,加白术、大枣、炙甘草;脾肾阴亏,加枸杞子、怀山药、熟地;寒凝气滞,加小茴香、干姜。

治疗31例,痊愈2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

7 归竭合剂

蒲辅周,《蒲辅周医案》

当归、川芎各6克,醋制鳖甲15克,吴茱萸4.5克,桃仁、赤芍各6克,肉桂、槟榔、青皮、木香、莪术、三棱、大*各3克,延胡索6克,血竭3克。

上药加水浓煎两次,混合,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中当归、川芎、桃仁、赤芍、血竭活血化瘀;鳖甲、三棱、莪术软坚破结;肉桂、吴茱萸温经散寒;青皮、木香、元胡、槟榔行气止痛;大*荡涤积滞,全方共奏祛瘀散结之功。

石瘕。证见腹大如箕,非三月孕形、腹胀痛而小腹坠甚,拒按而坚,亦非孕象,且连日流血而腰不痛,又不似胎漏。可用于盆腔炎包块型。

屡试屡效。

点击下面医道学术传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