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西榆社县*府开始下乡登记抗战老兵信息,以方便为这些给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发放抚育金。
榆社县的九旬老人郝志全,听闻国家要为抗日老兵发放补助后兴奋不已,因为他上过战场,杀过日本人!
可等他风尘仆仆地来到村委会后,工作人员见他两手空空,要求他提供复原档案资料。
这让郝志全傻了眼,因为他的档案早就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最终,九旬老人郝志全因没有原始档案,无法享受老兵优待*策。
甚至还无法证明自己已当过兵,这让他十分不满,铁了心要证明自己的老兵身份。
天无绝人之路,在当地的化石博物馆红色展厅内,保留有一张郝志全和战友们的合影。
初春的这一天,郝志全在一群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了博物馆的展厅。
老人对着面前的照片墙沉思不已,当旁人问起时,他颤颤巍巍地举起拐杖,指着照片里的一个人物说:这就是我啊!坐着的是郝营长,我给他当过警卫员……我不想为祖国添麻烦,只想证明自己上过战场杀过*子……
那么,郝志全所言是否为真?他真的是抗日英雄吗?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90岁抗日老兵得不到优待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对抗日老兵的优待标准逐步提升,各地*府安排人员下乡采集、核实在世的退役老兵。
这一天,有两个工作人员来到山西榆社县桃阳村,动员村里的退伍老兵前去登记。村干部想起村里的郝志全正是抗日老兵,连忙将他从家里接到村委会,配合工作人员核对信息,以申请抗日老兵的优抚补贴。
郝志全家庭生活困难,听闻国家为抗日老兵发放补助后兴奋不已,他风尘仆仆的来到村委会,可工作人员见他两手空空,要求他提供复原档案资料。
郝志全又立马回家寻找,可找了半天后他才意识到证件全然不见,他询问老伴儿复原档案在何处。老伴随口一说:“可能是搬家时弄丢了!”
郝志全仔细一想,不对呀!他清楚记得自己复原返乡后,因自己不识字,再加上那时候家庭条件差,因而就将自己的档案和*勋章存在县档案馆,由*府部门帮忙保存,且不只是他一个人这么做。
郝志全老人和妻子合照
随后,郝志全又舟车劳顿来到县档案馆,可档案馆工作人员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其主要缘由可能是“破四旧”时期,工作人员将珍贵的档案、书籍、历史资料付之一炬。
但至于郝志全的档案是否被存放“档案馆”,这不得而知,当年的主要负责人已离世,没人能为他证明。
没办法,郝志全因没有原始档案,无法享受老兵优待*策,甚至还无法证明自己已当过兵,这让他十分不满,铁了心要证明自己。
当时户籍系统还不完善,郝志全只好先去公安部门补办户籍信息,拖着疲惫的身躯跑了一趟又一趟,这才将户口本办下来。
不过当他再次找到工作人员申请优抚待遇时,因仍无法证明自己的抗日老兵身份而拒之门外。没办法,郝志全只好请来村里同时期的老人,请他们帮自己作证。
郝志全夫妇
尽管村民们乐意为他作证,但工作人员又以村民不是老兵,没上过战场,证词主观性强而拒绝,可当初村里跟着郝志全一同参*的发小已牺牲,又该如何证明身份?
一时间,郝志全心中郁闷不已,当年上战场杀*子怎么都不怕,如今却因一纸证件,连自己抗日老兵的身份都无法证实。
然而,郝志全并未因此放弃,十多年来,他在各大单位内来回奔波,他不再奢求什么优待*策,只希望相关部门能承认自己的老兵身份,这是对自己在战火岁月中为国家奉献青春的肯定。
很快,又一大噩耗出现在郝志全身上,儿子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他悲痛欲绝。
而没有儿子的抚养,他和老伴也断了生活来源,日子过得愈发困难。
郝志全
二郝志全:“这就是我”
当郝志全的事迹在社会上传播后,年1月15日,一个爱心组织志愿者来到郝志全老人家中。
此时郝志全已是90岁高龄,妻子更是91岁,两人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土墙内,而房子因经年失修即将倒塌,一到下雨就会漏水。
因年龄大,郝志全和妻子百病缠身,已丧失了工作能力,又拿不到补助,生活十分艰辛。老两口子每天都要迈着沉重的身躯捡拾柴火做饭,靠着门口的菜园地生活。
还好经常有爱心人士为他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关怀,支撑了他继续走下去。
来到郝志全家中后,因没有板凳,老人只好搬来树墩子当板凳,仅有的木箱子也成了椅子,就连桌子也只是一块破石板组成。
尽管家里设施简陋,可老人仍清理得很干净,墙壁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画像,郝志全每天都会擦拭,生怕灰尘玷污了主席画像。
农村土房
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切下,老人讲述了自己九死一生的烽火岁月和革命历程,让志愿者们听了无不赞叹。
当大家问道老人是否留存抗战时期的物品,老人摇摇头,表示复原资料、勋章早就上交档案馆。
他还反复强调:我真的打过*子,只想证明自己当过兵,优待不优待的不重要了!
聊天时,大家谈起了墙上挂着的主席相册以及老人张贴儿子入伍参*的照片,突然郝志全老人拍手说道:“我还有一张八路*时期拍得照片,那时候*子刚投降不久,我和营长郝三成一起合影。”
志愿者听了后很是激动,追问是不是打仗时拍得,老人解释肯定是抗日那会,不久后来八路*就改名为解放*了。
有人追问照片如今在何方,老人摇摇头说:“不在我身边,早已被*府收走了,现在不知道在何方……”
老伴在旁边冷不丁插了一句嘴:“早知道当年将那张照片留下来了。”
榆社县化石博物馆
志愿者随即将寻找照片当成主要任务,经过多方打听和联络后,大家才知道照片被送往榆社县化石博物馆,正放在红色展厅展览。
志愿者来到博物馆,果然看到当年的那张照片,随即用手机拍了下来,并询问郝志全老人照片上的都有谁。
郝志全看到这张照片后十分激动,抬起右臂,指着照片中的年轻人说:“这个人就是我,坐着的是营长郝三成,我当时是营长的警卫员……”
老人一边诉说着,一边忍不住泪奔,多年后再见这张照片,却已物是人非。
随后,老人请求志愿者能将他带到博物馆,他想亲眼看到这张照片,志愿者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这样出现开头所说的情景。
郝志全老人指着照片,激动含泪说道:“这……这就是我!”
他还向身边人描述照片拍摄的地点、时间、人物等信息。
化石博物馆
当时正值抗日胜利后不久,郝志全所在的榆社独立营被编为三纵旅22团2营,因他为人机灵、战场勇猛,被营长郝三成调入身边当警卫员。
一天,榆社独立营迎来了几位战地记者,他们为了纪念抗日胜利,专程为八路*拍下很多照片留念。趁此机会,郝志全和营长,拍下了弥足珍贵的一张合影。
这张照片被郝志全视为珍宝,一直将其贴身保存,直到被放在博物馆展览。
提到那个烽火岁月,郝志全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向在场人员讲述了那段传奇的革命经历。
三积极参*报国
郝志全年12月出生在榆社县一贫农家庭,童年时他就已目睹日伪*、汉奸“扫荡”的身影,一旦村民有半点反抗就会被残害,这让郝志全从小就十分仇视日本人。
侵华战争全面打响后,八路*总部设立在山西,并建立了多个根据地,成为华北敌后抗日中心,也一直被日*视为眼中钉。
不过在共产*的动员和宣传下,山西涌现了一股参*热潮,超60万青年人走上战场,郝志全也是如此。
不过让郝志全参*的主要动力是亲眼目睹日寇的残暴行为。那一年他9岁,一天清晨他准备去山上砍柴火,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枪声。
小志全还没明白过来,就被父亲一把拉进屋子里,并连忙跑到地窖内躲藏。父亲压着低沉的声音训斥道:“不管听见什么都不要说话。”
随后,父亲就走了上去,只留下小志全一人在地窖中,但很快他就听到外面鸡飞狗跳得动静,还有不少乡亲们哭爹喊娘,还有一些人“哇伊哇伊”说着听不懂的话。
正当他仔细聆听时,几个全副武装的人端着枪踹开自家大门,并来到屋子里翻箱倒柜,可搜寻一番没有什么收获,骂骂咧咧走了。
郝志全意识到这应该就是爹娘常说的日本*子,他内心害怕极了,生怕日*会发现他。
直到当天晚上,郝志全才从地窖内爬出,只见屋子里已是杯盘狼藉,桌椅板凳被磕坏。走到外面,发现村子里几处房屋失火,村民正在拼命救火。
他朝着村里走了一圈,发现到处都是血迹,每个人都十分悲伤,眼神里透露着绝望、恐惧,郝志全意识到这一切都是日本人所为。
他握紧拳头,牙齿紧咬,决定要加入八路*打*子,可因年龄太小,身高不够,被劝返回家。
在帝国主义野蛮的侵略和压迫下,榆社县兴起了尚武之风,到处都在建武馆招收学员,旨在学习武艺报效国家。小志全也积极响应,拜得一位名师,练就了一身不错的好身手。
年时,已年满16周岁的郝志全,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找到八路*,加入抗日队伍。
刘伯承
郝志全被编入八路*师旅14团11连2排5班,师师长为*神刘伯承,旅长为“*埔三杰”陈赓大将,在他们的光辉照耀下,郝志全的抗日决心愈发强盛。
经过短暂的*事训练后,因表现出色,郝志全又被调入榆社独立营。榆社独立营也是著名的模范营,年冬成立,营长为战将郝三成。
在战场上,郝志全每次都能冲锋陷阵,举起大刀恶狠狠地挥向敌人,立下了不少战功。
四太原战役表现神勇
本以为抗日胜利后,和平就会到来,可笼罩在中国亿万人民身上的苦难仍没有消失。
蒋介石为了能够达到独裁统治的目的,一方面“假和平”,三次邀请毛主席奔赴重庆谈判,以拖延调兵遣将的时间;一方面他指示阎锡山发动战役,给我*一个颜色看看,以为谈判争取更多机会。
年9月上*战役打响,国民*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指示19*、61*总计1.7万人进攻晋东南,并占领了解放区的襄垣、潞城、长治、长子等县城,旨在打通白晋铁路,企图控制整个晋东南。
刘伯承得知后,立马号令全*,说:“此次战役是为了配合重庆谈判,战士们打得越狠,那我们在重庆的谈判就越顺利。”
郝志全也加入了这场恶战中,他在战场上表现神勇,歼灭了多个敌人,还掩护一批战友转移。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作战,上*战役结束,解放*先后歼灭国民**3.5万人,缴获余挺机枪、24门山炮、1.6万支枪,致使阎锡山部兵力折损1/3,沉重打击阎*的嚣张气焰,巩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大后方,也使得我*在谈判中掌握了主动权。
接下来3年里,郝志全跟随部队转战多地,经历战火的淬炼,他积攒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老兵,还学会了如何爆破,出色完成多个爆破任务。
年,国民**在各大战场节节败退,但中原大地仍有一个孤城太原,徐向前指挥大*挥兵阎锡山老窝。
历史证明,这一仗并不好打,解放太原是攻城战中历时最长、战斗最为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役,
因阎锡山将太原打造成铜墙铁壁,在太原四周建造了余个碉堡,且布置了层层火力点,形成密集的火力交叉网。
这些碉堡中存放足量的弹药、粮食、水等*资物品,且每个碉堡之间都有坑道贯连,从而让阎*先天上处于不败之地。
年10月,太原战役正式打响,解放*经过11日的激战解放太原外围,歼敌1.2万人,并占领城南、城北机场,切断阎*的外援空中通道。
太原战役战略图
而想要解放太原,首先要将太原城东的四大要塞端掉,阎锡山曾自信地说:“城东四要塞是堡中堡,可抵御10万精兵。”
徐向前并不信这个邪,他立马下令攻下城东四要塞,并从牛驼寨开始打起。
郝志全作为爆破组组长,他临危受命,负责端掉牛驼寨核心庙碉,以方便后续主力部队进攻。
不过想要攻打庙碉何谈容易,这个碉堡由钢筋水泥筑成,城墙厚度多达一米,且四周还有小碉堡援驰,可形成密集火力。
郝志全得到情报,称城墙下没有敌人防守,只要能将炸药送到城墙之下就可将其摧毁。
随即,郝志全率领爆破小组,在大部队的火力援驰下冲到城墙之下,可正当他们准备点燃炸药时,一群“日本兵”从碉堡内钻了出来,这让郝志全等人瞬间傻眼。
“为何还有日本*子?他们不是已败退中国?”
阎锡山
战场上的日本*其实是阎锡山的“雇佣兵”。日*投降后,仍有一群人不愿接受认输,企图借助国民*势力东山再起。
侵华日*官冈村宁次找到蒋介石,希望能留下30万日*武装,留在中原腹地,名义上投降,暗地里保留武装,帮助国*攻打共产*。
然而,蒋介石当场拒绝这一荒唐提议,要求日*立即撤离中国,可就算如此仍有小股势力潜逃中国各地。
“山西王”阎锡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不仅要和解放*斗智斗勇,还要提防蒋介石。他知道日本兵战斗力强横,为了壮大自身实力,主动招揽一批日本兵。
就这样,很快他就招募了5.8万日*,成为拱卫太原的攻坚力量。为了让其乖乖服从自己,阎锡山给出了双倍*饷,并教他们说汉语,还为他们娶中国媳妇,穿部队服装。
阎锡山还在思想上给这群人洗脑,忽悠他们第三次世界大战马上开始,届时就可配合日*大本营继续“复兴皇国”,从而让日*死心塌地的卖命。
因阎锡山隐藏太深,蒋介石和解放*都不知道阎锡山豢养了一批日本雇佣兵,更别说郝志全了。
面对这一危情,郝志全来不及多想,立即指挥爆破小组成员和日*厮杀在一起,这些*子不知被阎锡山如何洗脑,如同像对大日本天皇效忠一样凶残。
郝志全老人回忆说:“这些*子打起仗来根本不要命,且长得比咱壮实,劲儿可大了。”
郝志全知道久战不是办法,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爆破庙碉,为后续部队赢得主攻的时机,他连忙大喊:“快,躲到尸体后,拿枪射击……”
然而,郝志全和战友的子弹打光,仍没有将*子制服,他们只能和*子肉搏。但因*子太凶残,爆破小组落入下风。
紧急时刻,连长赶来救援,和两个*子厮杀在一起。郝志全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可就在这一瞬间,*子的刺刀插向他的右胸,刀头刺进肉里。
郝志全用尽全身力气,双手拖住对方枪管,不让其得寸进尺。
可日本兵的力气大的惊人,僵持不久郝志全就撑不住了,他眼睁睁看着刺刀一点点穿过肉里,感受着死亡的气息。可就在此时,随着一声枪响,这个*子直接被爆头当场倒地,郝志全终于得救。
他感激的看了过去,只见连长半跪在地上,身体倾斜着,肚子上因敌人枪弹打出三个大窟窿,但就是在生命最后时刻救下郝志全。
郝志全连忙走过去,拼命想背起连长,医院去。不过连长阻止了他,说没用了,我已是将死之人,别管我,快,快去……炸墙!
此时,13个日本兵已全部倒地,而爆破组的16个人也只剩下4人,每个人身上都被血迹染红。
郝志全大喊活着的,拿起炸药包,跟着我去炸城墙!
大家听了后强忍着伤痛,扛起炸药包,颤颤巍巍地跑过去,将其放在城墙薄弱处,点燃引线。
十几秒后,只听见“轰隆隆”声响,城墙就这样被炸出口子,大部队顺着缺口立即冲了过去。
此时的郝志全,只感到一阵眩晕,随即就晕倒在地,不省人事。等到他醒来后已是3天后,原来当城墙被炸开后,郝志全刚准备离开,敌人的一枚炮弹在他面前爆炸,他能够幸存实在是奇迹。
不过榴炮弹也将他的头皮刮破,头骨都漏出来。郝志全只觉得头上凉飕飕,伸手摸了过去,只摸到厚厚的绷带。
他连忙让医生拿个镜子,这才发现自己没破相。医生告诫他2年内不能剪发,不然对恢复不了。
可解放*纪律严明,每个战士仪表都要整洁,自然是不能留长头发的,他对此感到为难。
徐向前
5天后,医院慰问伤员,得知郝志全的情况后,特许他可以留长发入伍。
整个太原战役中,解放*和阎*鏖战6个月之久,最终瓦解了阎锡山的“铁*”。而太原战役俘获的日本兵,也被我*送回日本老家。这些人因没遵守投降命令,因而被称之为“蚂蚁部队”,无法领取任何抚恤金,其下场十分凄惨。
五退伍返乡务农为生
新中国后,郝志全又在部队待了一年,朝鲜战争时因伤势还没有完全好,没能参加朝鲜战争,这让郝志全十分遗憾。
因当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发展,国家也号召*人复原返乡,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郝志全就此选择退伍,被安排到榆次木材公司上班。
年时,因工厂倒闭,郝志全被迫回到家乡务农,扛起锄头下了农田,很快就成为地地道道的老农,每天辛勤种植庄稼、施肥浇水。
郝志全(右二)
农闲之时,郝志全也和乡亲们聊起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每当回想起死去的战友们时,他都会伤心流泪。他还会时不时拿起和郝三成营长的合照,看一次落泪一次。
不久后,郝志全又在媒婆介绍下娶妻生子,生活也愈发平淡幸福。郝志全也时常感慨自己太幸运,同村参*的发小均已壮烈牺牲。他也经常给孩子讲述战场上的故事,其儿子在他的影响下也走上了参*之路。
年,榆社县化石博物馆计划增加红色展厅,向游客们讲述榆社县人民为抗击日*、投身解放战争的光荣历史,向全县征集珍贵的历史材料。
营长郝三成是榆社县的英雄人物,太原战役中牺牲,他身上的闪光点太多,成为展厅重点宣传的对象。
不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征集英雄郝三成资料时,发现他没留下一张照片。后经过多番打听,工作人员得知曾经的警卫员郝志全仍活着,随即找上门来,问他有没有和郝三成的合影照片。
郝志全
郝志全自然是有,但这是他和老首长的唯一合影,他不愿意上交。工作人员去了三次,这才说动了郝志全,将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捐了出去。
但这也让老人十分诟病,既然照片是由他捐赠,全县只有他一个人有,难道还不能说明他抗日老兵的身份吗?
工作人员以照片上的人物太模糊为由,称无法判定英雄郝三成身边站着的年轻人是否为郝志全。
确实,经历了70余年的岁月洗礼,照片褪色严重,已看不清照片上人物的清晰五官,可从脸型轮廓可见,此人确实神似郝志全老人。
志愿者经过辗转还找到了郝志全的一个战友,此人已八九十岁,身体不好,但为了证明郝志全的身份,千里迢迢前往榆社县,并证实照片上的人确实为郝三成和郝志全。
不过,当地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不少人冒充抗日老兵骗取补贴,因而工作人员审核严格,光靠证人证明而无档案等资料,很难认清他们的身份是否作假。
民*局工作人员谨慎并不为过,可想到一个九旬老人为了证明抗日老兵身份而四处奔走交涉,实在是让人心酸。
郝志全老人感慨道:“还是现在好啊,有个电脑,敲一敲打一打,档案就调出来了,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丢了证件成了黑户了……”
老兵不死,只是迟暮,向所有为革命立下战功的老兵们致敬!希望每个老兵都能被证得身份!
编辑:知了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