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期延长临床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1#

分型论治

1.气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过期不净,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过期不净,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质稀;中气不足,阳气不布,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薄,脉缓弱,均为气虚之征。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举元煎(方见月经过多)加阿胶、艾叶、乌贼骨。

举元煎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方中举元煎补气升提摄血;阿胶养血止血;艾叶暖宫止血;乌贼骨固冲止血。全方共奏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之效。

若脾肾同病,兼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者,酌加桑寄生、续断、补骨脂、覆盆子以补肾益精,固肾止血;兼见食少纳呆,加砂仁、陈皮以醒脾和胃。

2.阴虚血热证

主要证候:经期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咽干口燥,或见潮热颧红,或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故经行时间延长;血为热灼,故经量少,经色鲜红,质稠;虚火灼津,津液不能上乘则咽干口燥。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方见月经先期)合二至丸(《医方集解》)。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二至丸原用于补腰膝,壮筋骨,滋肾阴,乌髭发。方中两地汤滋阴壮水以平抑虚火;二至丸滋养肝肾而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之效。

若伴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者,乃气阴两虚,酌加*参、*芪、山茱萸气阴双补以止血;咽干口渴,加麦冬、石斛养阴生津。

3.湿热蕴结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不多,或色暗,质黏稠,或带下量多,色赤白或*;或下腹热痛;舌红,苔*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蕴结冲任,扰动血海,血海不宁,故经行延长;蕴结日久,酿为瘀热,则经色暗,质黏稠;湿热下注,伤及带脉,则带下量多,色赤白或*;湿热搏结,瘀滞不通,则下腹热痛。舌红,苔*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冲任之征。

治法:清热祛湿,止血调经。

方药:固经丸(《医学入门》)加败酱草、鱼腥草。固经丸:龟甲白芍*芩椿根皮*柏香附

方中*芩、*柏、椿根皮清热泻火,固经;龟甲滋阴清热化瘀,以防苦寒伤阴化燥;白芍养阴敛血;香附行气和血化瘀;加败酱草、鱼腥草加强清热祛湿之功。诸药相合,共奏清热祛湿,止血调经之效。

如带下量多,加车前子、薏苡仁清热利湿;如下腹热痛,加忍冬藤、红藤、蒲*、五灵脂清热活血止痛。

4.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暗,有块;经行下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于冲任,新血难安,故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瘀阻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经行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暗,有块。舌暗或有瘀点,脉涩,亦为血瘀之征。

治法:活血祛瘀,理冲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方见月经过少)合失笑散(方见月经过多)。若兼见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暗红,苔薄*者,为瘀热之征,酌

加生地*、*芩、益母草以清热化瘀止血;小腹冷痛,加炮姜、小茴香温经化瘀。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14%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