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忍冬藤金银花藤的多样功能与使用 [复制链接]

1#
.忍冬藤(金银花藤)的多样功能与使用

忍冬藤,性味甘甜而性寒,能够归入肺经和胃经。它具有清热解毒和疏风通络的显著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以及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用法上,忍冬藤既可以煎汤内服,每次用量为0-30克,也可以入丸、散剂,甚至可以浸酒饮用。此外,忍冬藤还可以煎水熏洗、熬膏贴敷或研末调敷外用,赤可用鲜品捣敷。但需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和泄泻不止者应慎用或禁用。

2.来源

忍冬藤,作为一味中药材,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茎枝。通常在秋、冬两季进行采割,并晒干后使用。这种植物既生长在山野之中,也常被人工栽培。其产地广泛,遍及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3.性状

干燥后的忍冬藤茎枝,通常呈长圆柱形,并且分枝较多,常常相互缠绕成束。其直径范围在.5至6毫米之间。从外观上看,这些茎枝的颜色可能是棕红色到暗棕色,有时甚至呈现灰绿色,表面光滑或有茸毛覆盖,特别是在嫩枝上。外皮容易剥落,并常常撕裂成纤维状。每个枝上都有明显的节,节间的长度大约在6至9厘米之间,上面还残留着叶片和叶痕。这些茎枝质地脆硬,容易折断,断面呈现出黄白色,并且是中空的。闻起来气味微弱,老枝的味道略带苦味,而嫩枝则味道淡薄。在选购时,以外皮呈现枣红色、质地嫩滑且带有叶片的忍冬藤为最佳。

4.炮制工艺

忍冬藤的炮制过程包括除杂、洗净、闷润、切段和干燥几个步骤。经过这些处理后,忍冬藤被切成不规则的段状。其表面颜色因嫩枝和老枝而异,嫩枝通常为棕红色,而老枝则可能呈现灰绿色。这些茎枝的表面或光滑或覆盖着茸毛,外皮容易剥落。切面则是黄白色,并且中空。偶尔还可以看到残留在茎枝上的暗绿色叶片,上面略带茸毛。闻起来气味很微弱,老枝的味道略带苦味,而嫩枝则几乎无味。在选购时,应选择外皮呈现枣红色、质地嫩滑且带有叶片的忍冬藤。

忍冬藤的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功效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将忍冬藤、红藤、络石藤各适量,与土茯苓、土萆薢、土防己、苍术、黄柏、生薏苡仁及牛膝一同煎煮,制成三藤三土四妙汤。每日服用一剂,连续服用两周,可有效缓解湿浊热毒内蕴所致的痛风症状。5.消阳毒之初起

取忍冬藤二两,茜草三钱,紫花地丁一两,甘菊花三钱,贝母二钱,黄柏一钱,天花粉三钱,桔梗三钱,生甘草三钱,煎煮后服用。轻症一剂即可,重症二剂可见效,三剂可痊愈,无需再服第四剂。(《辨证录》急消汤)

6.治风湿(麻木、疮痒)

将野苏麻、金银花藤、野花椒全草各一把,煎煮后用于洗涤患处。《中药大辞典》

7.治流行性腮腺炎

取醉鱼草根二钱,犁头草三钱,金银花藤一两,木芙蓉杆三钱,狮子草二钱,煎煮后分早晚两次服用。《常用中草药配方》

8.关节痛

用丝瓜络5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2克,鸡血藤5克,煎煮后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4天。《中国中医药报》6.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痛,伴有憎寒壮热,类似伤寒症状:取忍冬草(去梗)、黄芪(去芦)各五两,当归一两二钱,甘草(炙)八两,细末后每服二钱,以酒一盏半煎至一盏,根据病在上或在下选择食后或食前服用,稍后再服第二剂;同时将药渣外敷。此法可使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迅速溃破。(《局方》神效托里散)

9.治一切痈疽:

取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加水二碗煎至一碗,再加入无灰好酒一碗煎数沸,去渣后分三服,一昼夜内服完。病重者昼夜服二剂,直至大小便通利为止。另外,用忍冬藤一把烂研,加入少许酒敷在患处四周。(《外科精要》忍冬酒)

0.治各种肿痛、刀伤及顽固性疮疡:

取金银藤四两,加入吸铁石三钱,再与一斤香油一同熬煮,待枯去滓后,加入黄丹八两继续熬至滴水不散,最后如常摊用即可。

.治久治不愈的恶疮:

取左缠藤一把捣烂,加入雄黄五分,与二升水一同在瓦罐中煎煮,用纸封七重并留一孔,待药气冒出时,将患处对准孔洞熏蒸,持续三小时左右。待患处排出大量黄水后,再使用生肌药以促进愈合。此法亦可用于治疗轻粉毒痈。

20.治风湿性关节炎:

取忍冬藤一两,稀莶草四钱,鸡血藤五钱,老鹤草五钱,白薇四钱,一同水煎后服用,可有效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文献摘录中药学中忍冬藤的介绍忍冬藤,作为药用茎材,其功效与金银花颇为相似,同时还能通络止痛,是治疗风湿痛的良药。在中药方剂中,忍冬藤的常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煮后服用。.《得配本草》忍冬藤,亦被称为金银藤,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其药性甘、平而微寒,能入足阳明、太阴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忍冬藤不仅能祛风火、除气胀,还能解热痢、消肿毒,可谓是一剂多能的良药。当与黄、当归、甘草等药材配伍时,它能有效托痈疽,解毒下痢。此外,研末调糖后长期服用,还能预防痘疹的发生。对于疮毒的治疗,研烂拌酒后外敷即可见效。而煎取浓汁与温酒同服,则能治疗五种尸疰,包括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遁尸、附骨入肉,攻凿血脉;风尸、淫跃四末,不知痛之所在;沉尸、缠结脏腑,冲引心胁;以及尸注、举身沉重,精神错杂等症状。无论是藤、叶还是花,均可入药,且酒煮服或捣汁和酒饮效果更佳。对于即将发作的痈毒患者,若在半年前常感口燥思饮水,食过即饥,宜先服用净银花膏以解其毒。忍冬藤,这一被广泛认知为金银藤的草本植物,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因蕴含丰富的药用价值而备受中医领域的青睐。其药性平和而微寒,甘味十足,能够深入足阳明、太阴经,为众多病痛带来缓解。无论是祛风火、除气胀,还是解热痢、消肿毒,忍冬藤都能发挥其卓越的功效,成为中医治疗中的一剂良方。当与其他药材如黄、当归、甘草等相互配伍时,其托痈疽、解毒下痢的效果更为显著。甚至在预防痘疹方面,长期服用忍冬藤研末调糖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疮毒的治疗,只需研烂后拌酒外敷,便可迅速见效。而煎取浓汁与温酒同服,更是能够应对五种尸疰,包括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等复杂症状。无论是藤、叶还是花,忍冬藤的每一部分都可入药,且酒煮服或捣汁和酒饮效果更佳。对于即将发作的痈毒患者,若在半年前就常有口燥思饮水、食过即饥的症状,提前服用净银花膏可以有效地解其毒。

3.《本草纲目》

忍冬的茎、叶与花在功效上并无二致。过去,人们更看重其治疗风火、气胀、痢疾等方面的功效,而后来的人们则更多地认识到其在消肿、解毒、治疗疮毒方面的卓越效果。事实上,古今医学对忍冬的认识各有侧重,这恰恰证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与不断发展的特性。值得一提的是,陈自明在《外科精要》中提到,忍冬酒对于治疗痈疽发背具有显著效果,初期服用即可见效,其疗效甚至超越了红内消等传统药物。这一观点在洪迈、沈括等人的著作中也有详细记载。

4.《医学真传》

每当我在医案中使用忍冬,常有人不解,问我若非痈毒疮疡,何需此药?其实,忍冬的藤蔓,本就是一味能宣通经脉的良药。它既能通经脉,又能调气血,这样的药物,对于许多疾病来说都是适宜的,何必一定要等到痈毒出现才用呢?

5.《本草拾遗》

忍冬,其性寒凉,擅长治疗由热毒引起的血痢和水痢,为医者常用之品。2.《本草再新》忍冬入心、肺二经,其味甘苦,性微寒。它能够治疗心虚火旺,同时具有补气宽中、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痈痿等病症也有显著疗效。然而,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若需使用相关药物,请务必遵循医嘱。同时,本文所配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