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体验
走进树的治愈世界
年春生长的项目。带领都市人在城市公园打开五感、放下思维,从平日紧绷的状态中放松下来,与自然连接,回归自心。
自年4月起,参与过大树体验的伙伴:月牙/树根/树桠/叶子/云朵/忍冬/蒲公英/白鸽/微木/叶子/小叶/向日葵/蒲公英/春融/风/大风/流水/太阳花/风/流水/巧克力豆/樱花/小草/小云/Sandy/风云/扁担/小草/酪梨/种子/小雨/番茄/榕树/紫薇/仙人掌/紫苏/薄荷/闲云/螃蟹/泉水叮咚/向日葵/熊熊/白云/蜻蜓野花/小汽车/含笑/小溪/山间的流水/柠檬/咯咯哒/蚊子/O/蒲公英/猪猪
0
AHAMOMENT
记一次亲子自然体验的带领记录
早上醒来,选读的文章是《我允许》,读了好几遍算是录好了,便出门去带领大树体验。因为差几分钟赶不上船,我换了另一条线路,打车时司机去到另外一头,不耐烦的问我在哪,我也有些着急,眼看马上到点了。但内心没有升起太多波澜,尽管有点晚,但我依然还是最早到的那个...接着发生的一切,心里都是平静而保持开放的。
我想,是因为《我允许》在运作。是的,允许一切的发生,随顺当下,自然而然,让这场活动得以欢快的进行,尽兴而不愿归。
带领前的状态与心态
参与活动的伙伴有:螃蟹、泉水叮咚、向日葵、白云、熊熊、蜻蜓野花、小汽车、含笑。一个五岁半的女孩,两个十二岁的男孩。
他们大概不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做大树体验亲子版的尝试。换做两个月前,我想我应该会有很多顾虑:孩子跨度大,又是亲子,如何让彼此都能沉浸体验...但此刻,没有。因缘来的时候,我便迎接。活动方案是前一天设定好的,根据确定的人数、参与伙伴的特性等。期间,也有不少新的灵感,自然而然流动,所以最后还创造整合了不少新花样。
投入的家长
起名字的时候,两位爸爸不由都回忆起童年、家乡,起了一个和那时记忆有关的名字。每一位家长都相当沉浸,泉水叮咚在带领肢体拉伸时声情并茂,画大树作品时一直认真投入,几乎是最晚回来的,开口便说,“给我绿色的笔”,接着埋头继续完善他的大作。蜻蜓野花带着五岁的熊熊,既能很好的照顾到熊熊,也毫不影响自己的体验。
可爱的孩子们
前一天刚好参加了究竟徒步,跟在一个亲子家庭身后,看到孩子特别真实可爱的状态,让我产生了要多与孩子连结的愿望。
这次活动两位孩子年纪不小,我也没有特意把他们当做小朋友看,而是一视同仁(实际上,不论孩子多大,都应该平等视之)。当家庭的父母孩子都为自己取下自然名,彼此放下身份,那么当下的氛围应是平等的。五岁半的熊熊特别习惯,顺口地便喊他爸爸“小汽车”,可爱极了。
白云刚来的时候还在吃着早餐,螃蟹有些不愿意融入,后来也慢慢进入。白云起自然名的时候,想不到叫什么好,想着“天空”不错,却看到我已经叫“天空”,不好来个“天空2号”,所以化作白云。想不到吧,看起来酷酷的男生起了一个干净富有诗意的名字。后来活动里,哥俩还特别好玩,平日玩我的树,大家都是相互搀扶,白云呢,拍一个手掌,蒙着眼睛的螃蟹也不害怕,听着节奏向前。
分享时得知螃蟹刚刚结束小升初,好久都没有出门玩了,活动快到结束,看到他在一辆共享单车旁,他爸爸给他解了锁,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神情,那一刻我刚好瞄到了,真心为他高兴。
交流分享环节里,父母与孩子间平等的交流,表达,倾听,也是我非常享受的。尤其是最后以情意自然沟通的“赞美”为结束,让彼此敞开心扉的流露,表达对伙伴的赞叹。也希望这样的表达可以继续在家庭里流动,让父母、孩子能多看到自己及对方的优美,并且真实的表达。
当我听到白云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说了,我要赞美天空,她非常的有创意,能组织这样的活动……“BABALA,听得我心头为之一振~哈哈哈。轮到螃蟹时,他说他不知道赞美自己啥,结果呢,收到一堆来自伙伴们的赞美~
熊熊可爱极了。似乎特别喜欢找树的环节,寻找的过程也是相当认真与坚持,有一种“找不到誓不罢休”的劲。我邀请她为折叠诗开头,她悄悄跟我说了好多话,让我觉得她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我踩在青云端”,后来再听是“很轻很轻的云”。这是所有伙伴的创作,泉水叮咚表示:居然很贴合很有意境。
我好像飞在青云端上一样
俯瞰这合抱之木
盘根错节枝繁叶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青山依旧在
凉风习习莲叶田田
自然为媒
让萍水相逢的我们走向亲近
忘了自己融入彼此
来自蜻蜓野花的分享
这次体验活动我们一家四口都有收获。
通过这一次的话,我发现,我们家妹妹之前虽然说我感觉他是有一定的语言的天赋和表达能力,但是我没想到她的表达能力居然会好到能,用上很多修辞的手法,并且能很贴切的表达当下的心情和环境。这也让我对她的培养的方向有了更好的一个指向性的作用。哥哥呢,主要让我惊喜的是在于他的感恩。他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不愿意,特别愿意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特别是对于感谢跟喜爱这一类的表达,她会觉得很害羞,从来是难以言表言表的。那天他提到感谢领队,这一点我才发现,这孩子其实是一个挺懂感恩的孩子。让我对他的内在的思想和品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对于我自己,现阶段我是一个到了某一个环境,就有潜意识的就很投入的一个反应。我觉得这应该有点像是一种应激的反应的了。但是那天的话呢,我就故意就没有去将投入,就是很随意的,就像逛大街那一种,没有说要觉得要做一件事情,或者要干什么那种潜意识的投入,反而是让自己的内心跟着走,跟着融入这样子,这样就是说从正向的来投入这样。这样反而能够更多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更多的去掉自己的想法和评价,就是用这些感受来感受到自己的家人。能够更多的能够包容和接纳别人。
因为每天的生活重复来去都是催促小孩儿啦,叮嘱啊,或者是抱怨啊这些。那天真的是让潜意识都走开了。就是一种无意识的一种状态,能够去接纳别人观察别人。
现在妹妹说梦像柠檬,children像火车。
活动结束后,坐车回家路上,看着天空上的白云,我想,孩子们的心如白云一样干净纯真,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感恩相遇~
彼此尊重的学习
在我心里,一场愉悦的亲子自然体验里,双方是平等尊重的,家长不再以家长的身份,而是尊重眼前的小孩,彼此间能真实的交流,倾听对方的表达,相互欣赏。我相信,如此一来,你一定会对眼前的孩子有新的认识。
如何避免带领的"疲惫感"?于我而言,初衷是因为喜欢自然而想带领更多人体验自然,首先自己是开放的,热爱的,轻松的,不带预设与评判的随顺当下。哪怕紧张仍然在,考虑仍然在,但不影响当下的状态。不容易呀,共勉。
比起我的同学们、各路前辈,我还是个小白。说不定下次就会写一篇《记一次不愉悦的活动带领记录》~但相信也会是珍贵而难忘的学习!感谢你读到这里
你的朋友:天空
真正的老师:大自然/万事万物/你宁静的本心
天空: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