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的诗词盛宴,中国是诗的国度,亦是中药的故乡。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学士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借用药名中的字义或谐音,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意,让枯燥的草药名给人以闲情逸致与美的享受。今天就来赏析一二。
古时有一对夫妇,两地分居。某日,妻子思念丈夫,便寄信一封,询问何时归。这封信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其文如下:“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丈夫看后,挥笔答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读罢趣味无穷。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药诗《采地*者》,“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白居易的诗涉及咏药者多达百首,《采地*者》是其中之一。作者通过采地*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满庭芳·静夜思》——辛弃疾
图片来自网络
在词中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磺、*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仁、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5味中药的药名。据传,他新婚不久就上了战场,思念妻子便巧妙地运用了中药名字表面上的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看来中草药不仅具有治病救人的具体功效,还能入诗,彰显着中药文化的魅力,真可谓诗意中草药。中药诗词就是这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字里行间,体现了中药与诗歌的巧妙契合;寓情达意,表述了中药与文化的一脉相承。
更有各类精彩活动将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