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8769.html金银花为忍冬,又名忍冬、双花和金银藤。忍冬为半常绿缠绕藤本,是北方常见的野生观赏植物和园林绿化及中药材植物之一。金银花资源在我国比较丰富,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无自然生长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其中河南、山东为道地产区的集聚区,金银花主要以栽培为主。金银花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酮类、有机酸类、等。
金银花的野生品种来自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总称山银花或上银花,一般自产自销,亦有少量外调。近年来因供不应求,不少地区正积极开展引种栽培,金银花的产区日见扩大。
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特征半常绿藤本;幼枝洁红褐色,密被*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苞片大,叶状,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色,后变*色,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外被多少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果实圆形,直径6~7毫米,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10~11月。
2.生长发育习性
(1)根的生长金银花根系发达,主要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上层土壤中。延伸根通常粗0.5~0.8厘米,须根发达,吸收根量大。根系生长在一年里有2次高峰期,一次在4~5月,另一次在7~9月,11月根系停止生长。根的分枝一年能出现3~5次,吸收根寿命短,须根也易老化死亡。故每年冬季和夏季宜深翻植株周围土壤,以利于根系的更新。金银花具有落地生根的习性,插枝和下垂触地的枝在适宜的温度下不出15天便可生根。三年生的花墩能长出多个枝条,而且根系发达,直径达80~厘米,根深可达30~35厘米,主要根系分布在5~20厘米深的表土层中,须根则多在5~10厘米的表土层中生长。
(2)枝茎的生长
金银花的枝茎在自然状态下可生长至2~4米,经人为管理修剪,枝茎在0.15~1.00米不等。金银花植株茎多分枝,生长年限超过1年时就发生木质化,嫩枝绿色,密被柔毛,木质化枝条淡红褐色,柔毛褪尽,多年生老枝灰褐色,随着枝条木质化程度提高,枝条髓腔逐渐变小,最后接近消失。皮呈长条状剥落,新皮生出,老皮即逐渐撕裂掉落老皮剥裂一年一次。主茎和侧茎构成地上部分的骨架,支撑树体,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保证产量,是高产的基础。因品种不同,主直立性不等,分枝多、角度较开张,树冠上部的枝条有轻度的缠绕性,多右缠。
(3)叶的生长
金银花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状椭圆形,两面被短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花枝上的单叶叶面积由基部到第一个着花节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从第一个着花节至枝梢又依次减小。七年生植株叶长3.0~5.1厘米叶宽2.1~3.5厘米,平均单叶面积11.41厘米2。一般来说,提高植株单位叶面积,可增大植株吸收光照面积,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反之,如叶片过多过密,就会造成遮光庇荫,影响光合作用。减弱同化作用,相对的异化作用增强,呼吸消耗增大,合成物质积累少、消耗多,不利增产。
(4)花的发育及结花习性
花芽分化完成后,随后就不断发育。生产中人为地将花蕾生长伸长过程划分为米蕾期、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4个时期,开放后的花蕾进入银花期,银花经1~3天后,颜色加深,变为金*色,此时称为金花期,随后花冠枯萎脱落,结束整个花期。不同时期花的重量、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不同,研究表明,以绿原酸为指标,花蕾的早期阶段(即三青期)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期,可是由于三青花蕾小,产量低,一般以三青至大白时期作为金银花的主要采收时期。5~10月为忍冬植株花蕾的形成与开放时期,并有明显的分期性,一般只要合理的施肥修剪,均能产出四茬花,甚至可结五茬花。但随着茬次的增加,产量逐步下降。据报道,第一茬花的数量占年度总产量的近90%,第四茬花的数量仅占年度总产值的2.5%以下,因此为确保总年度药材产量,应引起对第一茬花的重视。
就整棵植株而言,内膛长壮枝花蕾首先开放,外围短果枝开放迟。在同一果枝上,一般从基部以上4~5棚叶腋处(多茬花常见于2~3棚处)出现花蕾。花蕾自下而上逐次开放,每天开放一棚。一条结果枝一般开花6~8棚,最多达14棚。但金银花花蕾只能着生在新生的分枝上,且新生的枝条过长或过短很少甚至没有花蕾的形成。一般枝长在15~75厘米、枝径在0.15~0.25毫米的枝条,着生的花蕾较多。自然生长的金银花由于生长茂密,通风透光性差,徒长枝多,花蕾数量少,产量低。因此,金银花要丰产,合理施肥和修剪很关键。
(5)果实及种子特性
幼小果实长椭圆形,绿色,成熟时近圆形,蓝绿色有光泽,直径6~7毫米,浆果,果熟期10~11月。种子小,外部形状不规则,呈扁平状,表面较光滑,显角质而有光泽,棕黑色。种子营养成分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还有0.7%~0.9%的绿原酸,主要分布在种皮中,有一定程度的休眠性,种子寿命短且不易久藏。为促进种子萌发,可将种子在3.4~4.2℃的低温处理天,发芽率可达70.5%,处理前后种子胚率从41.57%上升至53.07%;毫克/升赤霉素丙酮溶液浸泡48小时,发芽率提高至86%。研究表明,金银花种子最低萌发温度为7~10℃,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萌发期间PAL活性变化与绿原酸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且储藏的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
金银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金银花属于温带与亚热带树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具有耐寒、耐旱、耐湿、耐阴和喜阳的特点,金银花植株的生长寿命在20年左右。
(1)温度金银花耐寒,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同的温度环境对其生长生理状况、有效物质的累积有很大的影响。它可在30℃低温存活,生长旺盛的金银花在-10℃左右的气温条件下仍有一部分叶子保持青绿色,日平均气温3℃以下时处于休眠状态,生长极缓慢,5℃以上开始萌芽、抽生新枝,16℃以上新梢生长迅速并开始孕育花蕾,20℃左右花蕾生长,20~30℃为生长的最适温度,35℃以上对其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2)光照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金银花喜长日照,要求年日照数在~小时,日照时数在7~8小时为宜。在荫蔽处生长不良,光照不足时枝嫩细长,叶小,缠绕性增加,花蕾分化数量减少。日照时数增多有利于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植株外围阳光充足的枝条上花的数量较多,种植时需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研究表明,坡度和坡向是影响金银花单株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以坡度平缓且小于15°,阳坡、半阳坡为最适生态环境。
(3)水分水分条件是影响忍冬枝、叶、花蕾生长发育及金银花产量、质量的重要因子。金银花耐旱性强,不同品种金银花都有较强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能力,但不同品种间能力有所差异。适度的干旱有利于金银花花蕾增重、体内绿原酸和*酮物质的积累,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金银花体内绿原酸含量先迅速升高,而后不断下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金银花的枝条伸长受到抑制,花蕾总产量降低,花蕾小且不饱满,适当减少灌水量(80%的灌水量)不会导致金银花内在质量的下降,但会减少千重的积累。花期土壤含水量维持在16.2%左右,有利于金银花体内绿原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提高金银花的品质。我国南北各地、山区、平原、丘陵均能栽培,在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但其产量与品质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在中性或偏碱性的交换性能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