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我们福州有道“名菜”。
不是佛跳墙,不是荔枝肉,不是海蛎抱蛋。
是虾仁炒鸡蛋。
也不知道是从何时起始发明的。也不知道是从何时起开始流行的。
很简单很家常的一道菜。
买半斤活虾,洗干净,开水里焯过,剥了皮,挑去虾线。
取两三个鸡蛋,加入葱花、料酒、盐,打成蛋液。加入剥好的虾,加1克上好的青豆粉,搅拌均匀。
起一个油锅,油温80度左右时倒入蛋液,煎炒成芙蓉蛋的模样。就可以起锅了。
吃的时候,挟起云朵似的嫩滑的鸡蛋,鸡蛋里包着虾仁,仿佛,虾扯着蛋,进入你的饭碗似的。
于是,便得名,虾扯蛋。
由于这道菜的食材皆易得,且操作简单方便,营养价值还很高,于是很快就流行起来,比早期的“网红”海蛎抱蛋,还更加的受孩子喜爱些。
也由于这个独特的名字,让我们经常把这道菜拿来开玩笑。
比如形容某人不靠谱,就说他,哎,你该吃一盘虾扯蛋了。
是的,今天村姑陈,就要借这盘福州的家常小菜,来澄清一下,关于三年陈老白茶没有药香的这个流言。
《2》
满三年的白茶,算是老白茶,这已经没有异议了。
这是多年来福鼎民间约定俗成的一个认知。
三年再往上走,白茶陈化到四年五年七年十年,那就更是老白茶了。
老白茶当中,有药香,陈香,花香,毫香,竹叶香粽叶香荷叶香......
上好的老白茶饼当中还有枣香。
那么,具体到三年陈的老白茶,也就是刚刚满三岁,刚刚迈入老白茶门槛的老白茶界的新成员身上,究竟有没有药香呢?
这股神秘的药香,是在更老的老白茶身上才具有,还是说一满三年就马上拥有了呢?
坊间有人说,三年的白茶,是没有药香的。如果有,要小心这款茶的品质有问题。
有一小部分人竟然相信了这个观点。
不仅相信,还在选茶的时候,运用上了这个观点,代入了这个观点,把有药香,当成三年陈老白茶的“原罪”,净挑没有药香的三年老白茶。
后来发展到,一听说这款三年陈老白茶有药香,就本能反应出这款茶品质不高,不管怎么劝说,即使泡了给他喝,他也觉得好喝,但仍然固执地认为,三年的茶不应该有药香,有药香就是品质不好。
真心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九匹马都拉不回来。
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3》
三年陈的老白茶,有药香吗?
当然有。
为什么,因为在新白茶的时候,白茶就已经有药香了,三年后,自然药香该更浓郁才对,怎么可能陈化之后反倒没有药香了呢?
以年的新茶为例:
新白茶当中的寿眉散茶,寿眉饼,都是有药香的,新茶白牡丹散茶当中的药香略淡,新茶白毫银针中的药香在尾水里会有清晰的浮现。
那是一种类似忍冬藤、夏枯草、紫苏、淡竹叶、百花蛇舌草一般的草药香。
广东广西福建人,夏天家家必煮的消暑凉茶的味道。
这股草药香,虽然不是春白茶香气里的主角,也不是最浓郁最吸引人的那一股新白茶气息,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是不可以忽视的。是令喝过的人不能忘怀的。
这股草药香跟毫香,花香,竹叶香一起,从新白茶时期起,就结伴存在于盖碗的盖子上,和茶汤的汤水里。
一直到三年后这款白茶变成老白茶,上述香型仍然牢不可破的坚守在茶叶细胞内。
成为香气的中坚分子。
我们随便找一泡三年陈的老白茶来喝,无论是年的春寿眉散茶,还年的春寿眉饼,抑或年的秋寿眉散茶和饼茶,都会有浓郁的药香,伴随着花香陈香毫香一同出镜。
华丽丽地在茶汤里上演一出贺岁大戏来。
断不会满了三年,成为老白茶了,反倒是药香没了,花香没了,毫香陈香也都没有的情况。
这是完全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也极不符合白茶陈化中的生化指标转化规律的。
这一点,在诸多的论文中,可以得到答案。
村姑陈在这里就不抄书了。
感兴趣的看官,一查便知。
《4》
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刚满三年的老白茶当中,不可能出现药香呢?
那是因为,这位同志,没有喝到带有药香的三年陈老白茶。
也就是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他喝到的“三年陈老白茶”,是没有药香的。
有可能,他喝到的这款茶,连花香枣香毫香都没有。
只有傻乎乎的一丝两缕陈香在那里飘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呢?
村姑陈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年份不足。
也就是这款“三年陈的老白茶”,其实并没有三年陈,它只有一年,或者两年。达不到三年的年限,体内的物质积累不足,于是,便没有浓郁的药香奉献出来给人闻到。
药香淡,花香淡,再加上喝茶的人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品尝,便会笼统地下结论:刚满三年的老白茶没有药香。
二是,茶叶先天品质不高。
产区不好的白茶,制作成为成品之后,内质是很少的。比产区好的白茶,大概会缺少50%-30%。
少了这么多的内质,香气肯定要淡上非常多。花香毫香药香一同淡下去。
淡了之后,不容易闻到,便被简单粗暴地默认为没有药香,也是极为正常的情况。
三是,工艺不好。
工艺不好的白茶,比如渥堆做旧的白茶,比如加速发酵的白茶,人为地被加入了很多的生化变化,内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呈花香药香毫香竹叶香的物质大量减少,而呈酸味,呈臭味,呈杂味的物质大量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喝到这款茶的人,认为它没有药香,那也是极有可能的。
做坏了的茶,没有药香,无可厚非。
就像一个受伤了的人,脑子不好使,腿脚不方便,跟正常人不一样,这不是很正常的情况么?
《5》
还有一种情况,让实打实的三年陈的老白茶,没有药香。
并且是让原先新白茶时期有药香的白茶,陈化两三年后反倒没了药香。
药香去哪了?是被储存的恶劣条件给折腾没了!
对于白茶来说,储存真的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
储存条件如果不好,再好的白茶,再好的产区,再好的工艺,再好的等级,也照样给存坏了。
储存的时候,如果放在靠近窗户的地方,日照太强,温度太高,茶叶一直处于高温状态,有一部分的分子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这款白茶就会过度地损耗一些内质,这些损耗的内质当中就包含呈香味的物质。
那么,药香减少,就在所难免。
另外,储存的时候,如果没有密封好,跑气了。更惨。
跑气是双向的。有气体跑进来,也会有气体跑出去。跑进来的会跟茶叶发生物质交换,跑出去的会让茶叶失去一些气味。
如果跑气的时间太长,跑出去的气味太多,茶叶就会失去香气,花香药香毫香一同失去。
两三年之后,这茶就喝不到药香了。
这也就是有些同志,信誓旦旦认为,三年的老白茶没有药香的原因。
《6》
人类总是因为认知的局限,而妄自下一些断言。
没见过飞机的人,不相信人可以飞到几万米的高空。
没看过袁隆平教授专访的人,不相信海水里可以种出水稻来。
没喝过好茶的人,不相信一分钱一分货是硬道理。
没喝到有药香的三年陈白茶,便不相信,三年陈的白茶里,有药香。
因为自己没有遇到过,便不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
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可真正要放弃了。
夏虫不可语冰,这是在庄子的时代。
可别让生活在新世纪的自己,活成了一个古代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