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中医伤科,虽一内一外施治不同,但其理一也,伤科也需要辨证,脉象可以作为重要依据。本文传统中医世家传人王寻之老师阐释《伤科补要》书中脉诀,诸句分析概括其要,并结合家传经验加以补充,下面一起来学习吧~
伤科脉象之初探文/王寻之
01
特殊的因缘,我有机会接触很多前辈。我基本了解这些前辈的用药和手法。但擅长伤科切脉的,还是为数偏少。我并非是对那些远逝的前辈不敬,只是陈述事实。
先引用《伤科补要》的脉诀,以示人所据,知道我不是胡编乱造。
伤科之脉,须知确凿。
蓄血之症,脉宜洪大。失血之脉,洪大难握。蓄血在中,牢大却宜。沉涩而微,速愈有稀。失血诸症,脉必现芤。缓小可喜,数大堪忧。浮芤缓涩,失血者宜。若数且大,邪胜难医。蓄血脉微,元气必虚。脉症相反,峻猛难施。左手三部,浮紧而弦,外感风寒。右手三部,洪大而实,内伤蓄血。
或沉或浮,寒凝气束。乍疏乍数,传变莫度。沉滑而紧,痰瘀之作。浮滑且数,风痰之恶。六脉模糊,吉凶难摸。和缓有神,虽危不哭。重伤痛极,何妨代脉。可以医疗,不须惊愕。欲知其要,细心习学。——《伤科补要》
此处,先以蓄血失血作比对描述,再以外感内伤作比对描述,再以病邪循经变化和痰瘀作比对描述,再以正气虚实作比对描述。
整个脉诀,章法是严谨的,论述是有理有据的。
02
接下来,我们细看作者原意(作者,清代钱秀昌)。
“蓄血之症,脉宜洪大”:蓄血,脉宜洪大。
“失血之脉,洪大难握”:失血脉如果洪大,脱亡危兆,不太好治,所以说“难握”。
“蓄血在中,牢大却宜”:蓄血在中,牢大脉没有问题。脉的五个分层里,浮中沉牢伏,牢在第四层,所以这个牢大之脉啊,病虽重而根基不乱,是相应的。
“沉涩而微,速愈有稀”:沉涩而微的脉,只能慢慢治。奢求速愈,那是痴心妄想。沉涩弱微弦一类的脉,脉性偏阴,是虚性特质的表达。蓄血而正虚,只可扶正基础上潜移默化,是绝不可妄行攻伐以求速愈的。这真是个紧要处。
“失血诸症,脉必现芤”:失血的脉,芤而缓小,这个病情和脉象是高度对应的,也符合人体虚实进退的实情。
“缓小可喜,数大堪忧”:数而大,就不太妥,这是元气告急之情是不太妙的。
“浮芤缓涩,失血者宜”:而浮芤缓涩,这是虚弱脉,与事实匹配。这背后有个玄机的,元气还能正常表达和主持局面,还具备较低限的协调和主持能力。
“若数且大,邪胜难医”:数而大,邪气过盛,正气太虚,医治是很困难的。
“蓄血脉微,元气必虚”:蓄血类的病人,如果脉微,这不是吉兆。
“脉症相反,峻猛难施”:因为脉象和症状相反了,这时候安抚都犹恐不及,哪里还可以猛攻呢。
03
“左手三部,浮紧而弦,外感风寒”:临床上,左手脉现旺象(病态旺象),则多为风寒暑湿一类的外感加临。这是伤科药方里用风气类发表类药物的原因。
比如浮紧而弦,里有痛证,外感风寒而表邪实。若是弦兼浮缓,那就痛证之外,兼并了表虚外感。可见跌打治疗,仅懂活血化瘀,接骨续筋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主病,兼并的情况是绝不可忽视的。
“右手三部,洪大而实,内伤蓄血”:右手脉的病态旺势,常常提示饮食症候和这个内伤杂病。在伤科上,右手脉洪大而实,这就提示了内伤蓄血。
“或沉或浮,寒凝气束”:如果两手的脉见沉伏之象,那就寒凝气滞可以推断出来。
“乍疏乍数,传变莫度”:如果这个脉乍疏乍数,或有忽大忽小,身疼而其情难测,大多是虚人因热耗血或虚热之人冒犯惊恐,干扰情志,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苏合香丸,大小左旋藤(大左旋即忍冬藤,小左旋即海金沙藤),往往就能治了。钱秀昌先生这个地方没有说明,我的补充观点来自于家传和临床的实践。
“沉滑而紧,痰瘀之作”:临床上沉滑而紧的脉,多为伤科兼了痰瘀发作,浮滑而数,病人夹了风痰。虽说病有伤科病,如果是素体之病,当兼治。如果说是伤后加临的,当先治杂病,再治伤科。
“六脉模糊,吉凶难摸”:六脉模糊的情况,最难测判吉凶。望闻问切触叩(当代合检查),综合衡量揣度,于元气旺衰上斤斤计较,先续命再治病,是绝不可以孟浪的。
“和缓有神,虽危不哭”:若病势危险,而脉见和缓有神,这是根基不灭可以延续,是不用紧张的。
“重伤痛极,何妨代脉,可以医疗,不须惊愕”:如果伤重而痛极,能量消耗大,气血续接障碍,出现代脉,并不奇怪。当然,这个代脉的出现,还得看病人素禀。素禀虚而有旧疾,也不排除死亡危候。
“欲知其要,细心习学”:临床见证,不可马虎,要小心认真。
04
轻度的扭挫伤,脉象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急性伤筋,导致气滞血瘀疼痛的多为浮紧和弦涩脉。
挫伤、跌打重的,瘀血内传,留滞经脉多可见沉实弦紧之脉。
伤久而血瘀发热的,脉来浮数或弦紧而数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如果伤筋严重,病人出血较多的,沉数无力的脉象和芤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这两个脉象要提高警惕,久用或大剂量运用活血理气药,也是可以出现虚象的,病史药物史绝不可以忽略。
也有一种病人,生活上忽略了房忌,伤后未愈而房劳的人,不乏其人,也会出现虚候或加重病情。
作为一个笨学生,我学的不周全,历验也比较有限,认知肯定是有所不足的。因此要请诸师和同好予以批评指正。
建木医社,一个用心做事的真中医传承平台。贯通天地人,承传真中医。求真务实,止于至善。